当前位置: 首页 > www.kaiyuncom > x射线衍射仪

新疆文博正青春

发布时间:2024-02-18 来源:x射线衍射仪

  新理念,让博物馆展陈更鲜活有趣;牵手时尚,让博物馆文创走进千家万户;高科技,让博物馆文物“驻颜”有术……如今,遍布天山南北、承载厚重历史的博物馆正以青春的姿态,融入各族百姓的美好生活。

  5月16日,新疆博物馆游人如织。在“新疆历史文物展”展厅里,几位观众围着彩色大屏在“丝路集市”前轻点屏幕,“购买”集市上的奇珍。

  像这样的游戏互动项目,在新疆博物馆二期新馆这个大展里,设置了近百个。在旧石器时代单元,观众能够最终靠触摸,辨认打制石器与原石;在彩陶单元,观众能通过华容道拼图来了解彩陶花纹;在纺织品单元,观众可以用设置好的彩绳感受古人的纺织……可玩可触,新奇有趣,这些游戏互动项目不仅吸引孩子,也吸引成年人争相体验。

  “玩了‘丝路集市’游戏,不仅可了解一千多年前丝绸之路上的热销商品,还能知道当时的大致价格,很有意思。”广州游客何粤升说。

  “要让博物馆真正成为一所大学校,就要慢慢地加强其吸引力。这些游戏互动项目增加了展陈的趣味性,拉近了古老文物和观众的距离。”新疆博物馆党委书记何嘉说。

  不仅理念创新,新技术也在“唤醒”历史,给观众带来崭新体验。和田地区博物馆用三维影像、多媒体信息技术等精心打造出数字展陈“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和田历史背景和文化陈列”,让观众沉浸其中。它也成为全疆首个获得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精品奖”的博物馆展陈。

  数字技术使博物馆突破时间与空间限制,让观众“走进”历史,探索发现。近日,阿克苏地区文博院(博物馆)推出虚拟考古数字化体验项目,通过高清投影成像、3D立体体验等技术,让观众“走进”库车友谊路魏晋十六国时期墓葬发掘现场,体验考古发掘的奇妙过程。一经推出,就吸引了大批观众。

  当承载厚重历史的博物馆焕发出青春活力,全疆各地博物馆都成了热门打卡地。“近年来,全疆博物馆观众人数每年都在刷新纪录,青少年学生占40%以上。博物馆已成为各族百姓喜闻乐见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大课堂。”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博物馆与革命文物工作处副处长王金文说。

  5月18日,全新升级版《千年之语》在新疆博物馆与观众见面。作为全疆首部文物活化舞台剧,2022年6月一经推出,门票便场场售罄。

  近年来,受故宫文创成功的启示,新疆博物馆掀起文创热。新疆博物馆已开发出6大系列300多种文创产品;吐鲁番博物馆开设文创基地,以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群出土织锦上的共命鸟形象开发的系列文创是热销产品;哈密市博物馆开发了汉唐密语系列文创……

  在新疆博物馆二期新馆文创区,数百种文创产品构成了一道充满文化气息的时尚风景线。新奇、有趣、好玩、好看、实用的博物馆文创吸引着大批年轻人。

  “每卖出一件博物馆文创产品,就是对历史背景和文化的一次传播。”新疆博物馆文创部主任关懿说。今年“五一”假期,新疆博物馆推出文创新品——“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雪糕。游客们吃了雪糕,都舍不得扔包装盒,原来“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手绘涂和明信片就“藏”在盒子里。“这是我们的精心设计,想引导人们对文创上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元素多一点关注。”关懿说。

  5月20日,新疆博物馆即将发布文创新品“天宫市集”,已吸引很多年轻人种草。“我们尝试将古老龟兹壁画与流行时尚相结合,赋予其青春活力,希望让更多人了解并爱上龟兹石窟艺术。”关懿说。

  “全疆各地博物馆通过文创这一时尚载体,让观众把文物‘带’回家,为年轻人学习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架起了桥梁。文创不仅成为人类美好生活的一部分,也是对中华优秀文化的创新性传承。”王金文说。

  今年“五一”假期,新疆博物馆日客流量逾万人次,观众摩肩接踵,展厅、展柜里的温湿度却并无变化。

  “我们在展厅、库房、修复室都设立了文物环境监视测定系统,通过预防性监测中心对大数据的分析,及时有效地发现、处理问题,为文物营造一个安全、洁净、稳定的存贮环境。”新疆博物馆文物科技保护中心主任万洁介绍。这样的文物环境监视测定系统已在和田地区博物馆、哈密博物馆等地州市博物馆相继建立。

  高科技加持,博物馆文物“驻颜”有术。4月,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的新疆博物馆文物科技保护中心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这是全疆科技含量最高的“文物医院”。

  走进保护中心的文物预处理室、文物分析检测室,仿佛走进了高科技实验室。“现在,高科技手段贯穿文物修复全流程。”新疆博物馆文物科技保护中心副主任杨华介绍,“前期做方案时,要使用X荧光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拉曼光谱仪等设备,分析研究文物的材料成分,对修复材料来筛选实验。修复过程中,要使用好几种高科技显微镜,观察文物的微观形貌,研究文物病害成因及保存状况,开展模拟修复试验。”

  2021年,新疆博物馆的“新疆喀什地区博物馆藏纺织品保护修复项目”入选“2021全国十佳文物藏品修复项目”,实现了新疆文物修复能力的历史性突破。慢慢的变多的丝路瑰宝走出“沉睡”的库房,重现青春光彩。

  与此同时,新疆博物馆还充分的发挥龙头作用,积极帮助全疆各地州市博物馆开展文物修复。今年,除了本馆的馆藏文书、纺织品修复项目外,他们还承担了喀什地区博物馆和七个星佛寺遗址博物馆的泥塑修复项目、昌吉博物馆青铜器修复项目等,并派出修复师,指导克拉玛依博物馆对纺织品类革命文物的修复。

  全疆各地博物馆新展迭出,展品文物不断“上新”,每一件文物背后都有文物修复师的心血。3月底,在2022年全国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中,新疆文物修复师周智波和石亮双双获奖。前者是克孜尔石窟研究所壁画修复师,后者是新疆博物馆的青铜器修复师。

  “过去我们只有三四个人,现在有20位文物修复师,其中‘90后’占一半。文物修复正在成为一项青春的事业。”万洁很欣慰。

  邹英杰是一位纺织品修复师,入行近6年,已参与修复了多件馆藏珍品,手艺被同事点赞。她由衷地说:“修复文物的过程,仿佛和古代工匠隔空对话,越修越喜欢。同事大多是年轻人,大家把青春激情都融入到修复的古老文物中了。”(张海峰)